“缓流”是第九届ocat双年展中的一个单元。原定从2021年11月到2022年5月,6组艺术家轮流在深圳ocat的工作室a和b驻留,在这里生活、创作、组织活动,邀请更多嘉宾。艺术家既创作和发表自己的作品,也策划其她人的作品,也通过现场来发动更多的观众和表演者,这些松散和持续的音乐的非音乐可能会编织出一种网络,也许是生态,也许是气氛。因为疫情,这个计划没有实现,最后以音乐会形式结尾。
第九届ocat双年展由冯博一担任总策展人。“缓流”单元由颜峻担任策展人。艺术家是照骏园、郑维+孙一舟、响、阿科、潘晨农、成璧卿。
作为计划和预告的“缓流”画册pdf可以在这里下载。
“缓流”单元的策展文章可以单独在这里看到。
虽然ocat双年展已经结束很久,但缓流仍然以缓慢的方式流动着,也漫出了原来的边界。在同样松散的时间里,在2023年夏天到冬天之间,策展人对艺术家做了采访,也整理了和双年展有关或无关的一些作品和非作品。
阿科简介(2022年初版):
1990年生于海口,现生活工作于北京。主要进行场地和语境特定的事件、行为、作曲和装置的创作,也是诗人、实验乐手、组织者。参与策划“五金微现场”系列现场表演活动。也是游牧空间A2Space的发起人和停滞人。
作品曾呈现于专业、地下、摇滚、学术、卧室、野外、街头、公园等等各种场合。
作品往往以一个日常思考中侧重的观念出发, 有时落地,有时回不来。作品表达方式简单直接,在日常和沉闷中抽取其本身的张力和存在,就是说用简单的形式来触及/揭示复杂的议题/内容。目前在某种直觉的牵引下开始,然后在具体的语境、开放性的实践之下,有限地探索出作品的方向。亦在资源和技巧有限的情况下进行创作,注重事实,并且坚持远离魅力,已经开始能在打击中出受力和出力。现处于自我的出埃及记。尽力发挥“穷人的美德”。
问:你最初为ocat双年展准备的计划里,有一个是“关于结束”,那可能会是什么样的作品呢?会是你自己表演的,还是现场观众一起参加的?什么是“结束”?它是由外界来决定的,还是由你自己来判断?
答:对啊,结束真的是一个很难说得清的东西,又确实会有一种感觉,如果是要计划的话,结束比起开始的确定性更令我好奇,也因此是一个发生前不太确定的作品,包括谁来表演,我是怀着探险的心情来做的,可能想要跳一跳吧。外界和我的关系常常想不清楚,又有点清楚,在结束的决定上有时几乎是一起的。
问:后来住在深圳的几天,有感觉到所住的地方、所要表演的地方什么特别的气息吗?如果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的话,也可以描述一下你在深圳表演的作品吧。
答:住的地方很阴很潮也很空那个样子,我想像有个女性鬼魂也住那,和人谈论过屋子的风水,我还记得前院砖头上的苔藓,我很喜欢。表演的地方亮、长。那边的现实很明显,也需要被谈论。我觉得有种方式是深圳玩笑。
问:除了表演,你也做了工作坊,回顾了自己的几个作品。有没有从回顾中总结到什么?一年之后,现在再回头看那些作品你有什么感觉?
答:我和海那边的何子做了一个《深港隔海相望发声的一个东西》,然后也自己有一个田野录音
附:
https://slowcore.org/archives/321
https://slowcore.org/archives/352
问:自从开始公开发表作品、表演,你都在哪些地方住过然后创作了新的作品呢?其中有哪些作品你觉得可以超越特定的地方,变成在别的地方也可以继续做的?
答:北京,上海,广州,海口,武汉,成都,兰州。。大部分去过地方吧。
基本上我觉得凡是和人有关的作品也都可以在各处做做,反馈也都挺有的,比如说,在海口为不同的群体考虑而产生的无聊歌,到广州,上海和北京的再次实施中就会形成它自己的多样化也是完整性。
问:你的简历也是经常重新写吧?这次给ocat双年展的简历,在别的地方用过吗?你是怎么写出来的呢?在自己眼中的自己,或者说在自己口中的自己,是不是很难和真实的自己对应起来?还是说你并不相信有一个稳定的真实的自己,你总是在变化?
答:简介的话,可真是令人痛苦,不擅长写这些东西,心理原本也有些厌烦,但是这次ocat需要,所以只能硬写,而且也可视为一种锻炼,其中过程有点记不太清,大概是自己试着写了一下,不太好,时间又紧,就拜托颜峻写了一下,自己看了一下又改了很多,或者加了一些东西,然后好像就找到感觉了,后面又改进了一版,再后面在另一个申请的需要下,又发现了几句描述,然后一直沿用,在ocat之前,我一直用一个泛泛概括的短述,本来还奢望可以一直使用来着,是有点懒惰啦,此外,可能还有点不信和无能,但后来硬硬写到有感觉,发现这事也挺有趣的,非常偶尔,有心情也会玩一下,改一改。
我真觉得,“我自己”这怎么能够写得清楚呢?不过后来想想,可能人们需要了解的只是某个我,只是我自己把这个事情看得太糊了太宽了,基本上这只是一个有限的交流,我确实总在变化,我不想或者无法稳定。。
我想每个人或许都是?
问:每次在五金咖啡听到你放的音乐,都是比较慢的,像是地水南音,还有泰国音乐,有时候听到粤剧你都会落泪,你也说过喜欢老人家的音乐,你常有时候会感觉到自己其实是个老人家吗?不过你也听激烈的音乐吧?还是只在现场看激烈的音乐?还是说阶段性的?你最喜欢的激烈的音乐是什么?
答:哈哈,谢谢你记得,我从小就觉得我有点老人家的感觉,可能是受到奶奶睡前琼剧的影响,或者说从小就喜欢老人和小孩子的感觉,中间的或者同龄的人常常让我感到头疼,我喜欢慢点的东西,或者简单点的东西。
一些特定状态下会听激烈的音乐,现场就更妙了,特定的状态会跑出来,状态的出现都有迹可循吧,所以也蛮阶段的。现在能马上想到的是很开始的时候听到过一张好像叫《非洲极端音乐》的碟,因为马上想起它,所以应该是很喜欢了吧,至少那种初印象的体验令人深刻记得。
问:这几年下来,你作为活动主办人也办了不少活动,有没有一种开始越来越多地照顾大家的感觉?(为大家做饭也是一种照顾吧。)在表演中,有的人喜欢一个人说了算,有的人喜欢混乱,有的人喜欢迷失,你会觉得和观众一起表演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答:我一直时不时会想桥的事情,之前有个人和我聊天开了个头,所以我想组织活动也是桥的原因吧,有些人有着桥的使命,这是件好事,但是,难免,桥会有被践踏的时候。又但是,毕竟,桥就是桥啊。
我一般很懒惰,但是当我觉得做一件事涉及到了他人的话,我就只能尽量去照顾到位,虽然往往很难做到令人/我满意,办活动这种共同的事情,我需要别人也开心,我也开心,要一起开心才好,这种事情,我挺喜欢的,觉得是难得值得的事,不过需要很努力,唉~ 越做越这样觉得(可能之前缺乏和人相处的经验),组织活动真的教会我很多。
和人们一起表演的时候,会让我看到他人,也让他人看到我,所以我想是人们互相看到彼此的关系吧。
问:一段时间以来,你的关于收拾屋子的博客受到很多朋友的关注,那么屋子收拾完了后这个博客还会继续写吗?比如说你住在屋子里的日记什么的?或者你借住的许多不同的屋子?有没有想过要把博客变成印刷品?
答:收拾完就不在这个博客上写了,写这个博客也是一种拖延症的产物,如果有能收拾完的那一天,我会很开心的。不过通过这个,会有让别人看到我写的东西的勇气,后面具体什么方式,还不知道。
对,想印出来,我已经写了:预出版,哈哈,主要是想卖点钱,这和“阿科的屋子”是很有关系的,能助力我实现拥有厕所和厨房的梦想,虽然还不知道怎么印,在哪印。还有现在越写越长,太厚了怎么办。
总之,还是早点收拾好吧,多点空间生存。
附:
https://slowcore.org/archives/685
问:《凡人一拳》是用花生壳做成拳头一样的版画作品吧?都在哪些地方做过这个工作坊?有没有受到刺纸或者子杰她们的影响?我好像看到说这个作品很受小朋友的欢迎,是这样吗?此外你还做了什么视觉艺术的作品吗?
答:我喜欢这个项目,它目前在京广汉琼沪五地有过联动,“凡人一拳”是用版画的形式做大众参与式艺术创作,是在北京wuqing组织的版画活动上的某个契机点开始形成了一个初步想法。这个活动应该受到刺纸的影响。
小朋友好像挺喜欢的。是参加海口儿童艺术节(无墙幼儿园)的时候做了“凡人一拳”,那次感觉真好,孩子们的表达和反抗令人触动深深。
视觉艺术怎么说呢。。。我不懂那样去划分,我觉得“凡人一拳“是人们参与的那类东西,像无聊歌也是啊,要说的话,那就是用到更多材料了。
好吧,之前有做过一个坟墓装置:枉凝眉(Atlantis Betrayed) 2015,还有几个行为,这种算视觉吗,还有几个影像,应该也是视觉吧,现场的一些呢。。。嗨呀,说不清楚,需要用到眼睛的都算吧。
问:小提琴是你最早接触到的乐器吗?最近还演奏过小提琴吗?记得你作为即兴演奏者也使用过小提琴,也和其他人合奏过,最近有没有欲望再做即兴演奏,不管是独奏还是合奏?
答:是的,那把在废品回收站用五块钱买的二手小提琴是我的敲门砖,不知怎么回事,反正就是那样了。最早好像是初中的时候买过一个口琴,没过几天就封存了,还有音乐课的竖笛,曾经会吹一个武侠夜曲。
小提琴最近也有演奏。
即兴演奏的兴趣总是有的,无论是独奏还是合奏,即兴是看状态和机缘的东西。机缘就机缘了。状态则是各种各样,各种各样,勇敢或者感到被支持的时候为最佳。
问:你平时会在手机或者电脑上看别人的表演记录或者录像作品吗?你会介意现场的力量被视频削弱吗?你对整理自己的现场不太上心,是因为缺少电脑技能还是这些记录不能给你现场的激情?
答:很少会看,有时只看一两眼,捕捉一下特殊信息,偶尔会很认真看完,而且还会看好几遍。
很介意,这是件可惜的事情。因此之前一点也不在意记录,但是看到一些别人的作品记录,比如视频什么的,也会感谢能记录下来所以我不在场也可以了解到。可是对自己的还是不太上心,可能是当场顾不上,演出前容易忘记,也有缺乏相应条件的原因吧,电脑什么的,我又懒,在缓流网站之前也不知道记录下来发在哪,之前传过那种公共区域,因为数据原因被拒之后就不再尝试了,自己存起来的话,我也没有硬盘,网盘的话又。。唉,总之,感觉不妙,或者说需要花很多力气在记录上,但有次和麦扣聊过之后,我开始相信记录是可以有趣的,也值得去搞懂各种细节障碍,还有打工赚钱,总之加油啦。
问:当你看到别人的作品和自己的很像,接下来会回避那种相像吗?尤其是那些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作品,一不小心就像了吧。虽然每个人表演都不一样,但总是有多人在意“独创”。你觉得自己的创作(包括表演和其他所有的)是独一无二的吗?
答:这种相像的感觉/情况真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啊,回不回避或者说是否继续就顺其自然吧,有时会有时不会,看感觉,影响感觉的也不止这个因素。
再简单的东西,不同的人做就有不同的味道,我比较在意的是作品构思或者说孕育出来的过程是否是源于自己的内部,这个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觉得我也是啊。
人也都有相似的部分,至少都吃、拉、睡、想。。
总之啦,我相信创作在那种属性或者气息上的完整,也相信超过艺术的那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