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比格涅夫·卡科夫斯基:方法是科学,目标是宗教

编者按:
这是兹比格涅夫·卡科夫斯基(1958-2013)写于1992年的文章。当时他正在开发用身体动作控制/影响声音的新乐器。第二年他和埃德温·范·德·海德、田中能组建了著名的“传感器乐队”。这让他成为最早使用传感器、动作捕捉系统和电脑程序来演奏纯噪音的艺术家之一。作为一个接受过正规作曲训练的作曲家,他一直为大型音乐节写委约作曲,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以此谋生(而已)。
1992年也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新思想推动噪音和声音艺术发展的时间,很快,这个领域也受到艺术体制潮流的影响,带给人们一种理性、技术化和沉浸在巨大景观之中的印象。但回看这篇文章,可以看到隐藏其中的根源。也许并不是他所有的同行都同意这个根源,但可以说,存在主义和超越性的追求,是这一代电子音乐家、声音艺术家进入科技文化的一个重要驱动力。
2013年卡科夫斯基辞世,王长存翻译了这篇文章发表在他的网站上(https://sequencer.wtf/ayrtbh)。感谢王长存授权重新发表!
Continue reading “兹比格涅夫·卡科夫斯基:方法是科学,目标是宗教”

Tom Johnson:新音乐之声

– 史蒂夫·赖希(Steve Reich)的《打击乐》(Drumming)
– 对梅芮迪斯·蒙克(Meredith Monk)的首次评论
– 在厨房俱乐部(Kitchen)的即兴
– 极简, 慢动作:阿尔文·卢西尔(Alvin Lucier)和其他人
– 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的新作
– 弗雷德里克·泽夫斯基(Frederic Rzewski),彼得·科蒂克(Petr Kotik),以及旋律
– 菲尔·尼布洛克(Phill Niblock):走调的音簇
– 年近六十的约翰·凯奇(John Cage)
– 里斯·查塔姆 (Rhys Chatham):单音音乐
– 拉·蒙特·杨(La Monte Young),史蒂夫·赖希,特里·赖利(Terry Riley), 菲利普·格拉斯
Continue reading “Tom Johnson:新音乐之声”